1961年夏季,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由于庐山会议的波动,被调派到吉林,担任农机厅厅长。然而,洪学智到达长春后,组织并没有立即安排他上岗,而是让他先安顿好,告诉他上班的事不急。这种处理方式表面上是为他考虑,但实则带有一点冷落。
由于是“下放”的身份,洪学智并没有得到太多特殊待遇。吉林省委并没有因他的总后勤部长身份给予他优待,分配给他的是一间破旧不堪的库房作为住所。屋里弯曲的铁架床、破损的窗帘和积尘的桌椅,几乎看不出是人住过的地方。这个环境和洪学智过去作为总后勤部长的身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让他心中五味杂陈。
1962年2月的某个上午,洪学智正忙着整理房间,突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。他放下手中的活,走去开门。门外站着一个身着笔挺军装的高个子,脸上带着笑意。洪学智瞪大了眼睛,瞬间认出了他,急忙伸手握住了他的手,笑着说道:“肖全夫,你敢在这个时候来看我,你真是胆大。”
展开剩余74%原来,来人正是刚刚从46军军长调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的肖全夫。肖全夫见到洪学智,注意到他满身的泥水,心中不禁一阵难过。洪学智,这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,竟然沦落到这样的境地,实在让人难以接受。他深深叹了口气,平复了一下情绪,对洪学智说道:“首长,我来晚了,你不会介意吧?”
洪学智听后眼圈顿时湿润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情绪激动之下,他拉着肖全夫进入屋里,两人坐下。洪学智提醒肖全夫,别在这个时候来看他,怕是引起外人的议论,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肖全夫却突然严肃起来,直视洪学智的眼睛说:“老首长,我是来看您的,何况又有何可怕的?我这次是来省军区检查工作的,顺便过来看您。我早就想来了,只是部队实在太忙,没找到合适的机会。”
听到这些,洪学智内心深处的孤单和委屈似乎得到了些许慰藉。他点了点头,表示理解。随后,肖全夫尽力与洪学智聊起了曾经的战斗岁月,带着些许回忆的谈话让两人迅速拉近了距离。两人聊着聊着,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。
洪学智让家里准备了简单的饭菜。肖全夫也不忘带了一些米面、蔬菜和水果作为慰问。饭菜做好后,两人一边吃一边聊,直到下午三点多,肖全夫才告辞离开。
那么,肖全夫与洪学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深厚的战友情,能在洪学智身份如此敏感的时刻,肖全夫仍然敢冒险来看望他呢?
两人同为安徽金寨的革命将领,1955年授衔时,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,而肖全夫则是少将。在土地革命时期,虽然两人都在红四方面军服役,但由于年龄和职务的差距,工作上几乎没有接触。1932年,肖全夫调入红四方面军总部,担任手枪排排长时,洪学智已经是红四军的政治部主任。虽然两人的资历不同,但这并没有成为他们之间的隔阂,毕竟是老乡,洪学智对肖全夫关怀有加。
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,虽然两人曾在不同的战场上奋战,但真正的合作是在朝鲜战争期间。当时肖全夫担任46军军长,洪学智是志愿军副司令员,二人开始并肩作战,战友情进一步升温,并且保持了一生。每一次战斗的共同经历,都是他们深厚友情的见证。
1980年,肖全夫担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后,迅速着手进行军事建设和备战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乌鲁木齐军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一天,肖全夫拨通了刚刚成为总后勤部部长的洪学智的电话,简短地告诉洪学智,军区目前有些急需解决的问题。洪学智一听,立刻领会到问题的严重性,果断回应:“乌鲁木齐军区是驻守边疆的部队,问题就是我们的责任。一定要特事特办,尽快解决,否则对不起我们驻疆的官兵,也对不起新疆的人民。”
在洪学智的大力支持下,肖全夫成功筹措物资,开展战备建设,改善官兵的生活条件。在接下来的几年中,肖全夫带领部队新修公路218公里,改建614公里,建成边防哨所和营房近12万平方米……这些成就无疑离不开洪学智的鼎力支持。两人的承诺得以兑现,乌鲁木齐军区的建设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。
晚年,肖全夫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《肖全夫征程记》,洪学智为这本书写下了序言,这份深情厚谊和战友情谊,至此已成了历史的一部分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斧子配资-炒股配资官网网址-证监会允许的配资公司-网络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