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疱疮患者常面临皮肤反复起泡、糜烂渗液的痛苦,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与脾虚湿盛、毒邪内蕴有关。临床实践表明,以白术、苍术、茯苓为核心的健脾祛湿方剂,配合清热解毒药物,能有效缓解症状并减少复发。
52岁的李女士担任小学班主任已有三十年,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水疱,后蔓延至胸背部,皮肤出现蚕豆大小水疱,疱壁薄易破,破后形成糜烂面并渗液。就诊时见其舌体胖大、苔白厚腻,脉象濡滑,辨证属脾虚湿蕴证。
医师采用基础方:炒白术、苍术、茯苓健脾运湿,配伍白鲜皮、地肤子祛风止痒,另加金银花、连翘清热解毒。
服药七日后,新发水疱数量减少50%,原有糜烂面渗出液变稠。第二周调整方剂,增加黄芪补益脾气,患者反映夜间瘙痒明显减轻,可连续睡眠5小时以上。治疗满一个月时,躯干部位皮损完全结痂脱落,仅留色素沉着斑。
展开剩余38%坚持用药三个月后随访,患者口腔黏膜恢复正常进食功能,背部皮肤仅偶见零星小疱,很快自行消退。至今两年未再大面积复发,仅每逢梅雨季节需短期服用健脾化湿汤剂预防。
该案例印证了"脾主运化水湿"的理论价值。初期重用健脾药恢复中焦运化功能,中期加强托毒外出之力,后期转为巩固调理,这种分阶段动态调整的策略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所在。
需要提醒的是,天疱疮患者需严格忌口生冷油腻,治疗期间配合药汁湿敷患处可加速创面愈合。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例,建议每年夏季三伏天进行巩固治疗,利用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增强机体排湿能力。
发布于:北京市金斧子配资-炒股配资官网网址-证监会允许的配资公司-网络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